從北京沿京昆高速南行,途經河北省滿城縣時,過去高速公路西側由于長期采礦形成的白茬山,經過恢複治理,破損的山體已重現綠色。
近年來,河北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全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持生态優先原則,将礦山環境整治由國土資源部門“一家管”上升為黨政統籌“齊心抓”,以露天礦山為重點,通過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加大治理力度,燕趙大地曾經滿目瘡痍的“金山銀山”,正逐步變成充滿生機的綠水青山,走出一條資源安全與生态保護相統籌、礦山建設與綠水青山相協同的綠色礦業發展之路。
黨政統籌的新格局
作為礦業大省,河北省礦山最多時有2萬多個,曾是全省重要的支柱産業。經過多年的資源整合和政策性關閉,截至2015年,河北省固體礦山企業有3373個,與2010年相比減少了32.76%。
礦山企業數量雖然逐年減少,由于曆史欠賬多,長期高強度礦業開發遺留下沉重的環境問題。據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調查,截至2015年,河北受礦山開采影響破壞面積達782平方公裡,其中責任主體滅失的礦山迹地累計破壞面積達220平方公裡。河北境内的太行山、燕山一帶,大量露天開采的超貧磁鐵礦、建材礦,對地形地貌景觀、山體植被的破壞尤為嚴重,而且造成揚塵污染。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中,河北是京津冀生态建設和環境治理的主戰場。近年來,河北将礦山環境整治作為生态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打響了礦山環境治理攻堅戰。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潘愛良告訴記者,與過去主要由國土資源部門推動礦山地質環境恢複治理不同的是,在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和直接推動下,全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把礦山環境治理由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提高到黨委層面,以開展專項行動為抓手,出環保牌、打組合拳、亮問責劍,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國土牽頭、部門協同、企業參與的黨政統籌、齊抓共治新局面。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各類會議和實地調研中,反複強調礦山環境問題,要求堅決反對管理缺失、不計後果、破壞環境的亂采濫挖行為,對嚴重破壞地下水、嚴重破壞生态環境的礦山要堅決關閉。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通過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河北對礦山環境整治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整治的力度越來越大,采取的措施越來越硬,逐步構建起規範礦産開發利用、加強環境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
自2014年起,河北省以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和城市周邊等地的露天礦山為重點,在全省集中了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同時規定,今後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旅遊公路兩側直觀可視範圍内,城市周邊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地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帶,不再新設露天礦業權。
2016年,河北把礦山環境整治範圍擴大到所有露天礦山,在全省開展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專項行動,提出利用三年時間,對全省1881個有證露天礦山進行停産整治,對624處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迹地進行修複綠化。同時進一步要求,今後對礦業權實行減量化管理,在全省範圍内暫停新設露天礦業權,鼓勵露天礦山主動關閉退出。
今年,河北提出重點抓好1170個露天礦山的停産整治,确保年内完成256處修複綠化任務,同時把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場址周邊列為礦山整治的重中之重,為北京冬奧會創造良好環境。河北省委、省政府把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作為推進全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18項工作之一,列為“科學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六大舉措之一。同時,省政府把礦山環境整治列入對各市政府年度考核内容,省紀委把礦山環境整治列入“一問責八清理”範圍,對不按規定時限完成整治任務的,嚴格追究市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及責任人的責任。
據了解,3年多來,河北已完成了778個露天礦山治理任務,修複綠化礦山面積5.88萬畝,全省露天礦山數量已減少到1653個。
綜合施策的新思路
在全省大範圍、大規模、大力度開展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對河北的露天礦山企業既是“傷筋動骨”,也是“脫胎換骨”。
為确保對露天礦山整治工作順利推進,河北省發改、環保、國土、财政、安監等多部門聯動,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依據部門職責,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綜合政策措施。特别是在關停整治階段,重點用好、打好環保這張“王牌”,由環保部門暫停露天礦山新上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批,對不具備環保生産條件、超标排放、揚塵污染的有證露天礦山,按照環評要求和排污許可标準全部實施停産整治,未經地方政府環保達标驗收,一律不得生産。
為重點解決資金、技術兩大難題,河北提出,在責任主體滅失礦山廢棄地修複綠化過程中,對适宜複墾的礦山廢棄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補平衡,指标收益可用于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礦山廢棄地複墾後所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标,可調劑到異地使用。對有殘留資源的廢棄采石場進行地質環境治理,可以回收殘留資源,用其收益完成治理。
河北積極創新治理模式,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着力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環境治理新模式。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建設礦山公園、保護礦業遺迹、發展礦業旅遊,鼓勵礦山企業參與礦山公園建設、經營和管理,探索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開發、旅遊、養老、養殖、種植等産業融合發展。規定地方政府、礦山企業可采取“責任者付費,專業化治理”方式,将礦山環境治理交由第三方,提高治理效率和質量。
河北廳副廳長張國軍介紹,為全面摸清掌握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家底,河北廳2014年啟動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大調查,并于2016年完成了《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綜合研究報告》,這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為指導各地解決治理技術難題,河北廳組織地勘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了礦山環境技術服務隊,全面搜集國内外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的成功案例,編制了《河北省礦山環境治理參考模式》,歸納整理了礦山複綠、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再用、休閑公園、文化造景、邊采邊治、礦山公園共8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提出了相應的恢複治理技術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的技術方法體系。
今年2月6日,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工作,要求搞好礦産開發管理和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的頂層設計和相關規劃,從根本上解決河北存在的突出問題。據了解,立足建立長效管控和治理機制,河北省委深改小組審議通過了河北廳組織起草的《關于改革和完善礦産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的意見》,《河北省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綱要(2016-2020年)》也已編制完成。
綠色礦業的新理念
在堅決整治破壞環境的亂采濫挖、常态化嚴厲打擊非法盜采、全面加強礦産資源開發監管的同時,河北積極引導各地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調整礦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礦業,促進礦山企業轉型升級。
承德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礦業占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作為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承德堅定不移走綠色礦業的新路。2016年,承德市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
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承德市将着力引導傳統礦業在發展觀念上由“資源依賴”向“市場導向”轉變、在環境整治上由“黑色”向“綠色”轉變、在生産方式上由粗放向精細轉變、在資源利用上由“地上”向“地下”轉變、在産品開發上由“固态”向“液态”轉變。通過3~5年努力,力争完成60平方公裡損毀山體的治理,整合改造壓減礦業權700個,其中引導400家以上礦山企業轉産轉型,淘汰取締礦山300家左右,實現礦業與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
近年來,承德市提出“四個堅決關閉”:資源品位低、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嚴重破壞環境的,堅決關閉;與國家政策不符的或相關部門提請的,堅決關閉;處于五區、兩路及城鎮周邊等環境敏感地帶的,堅決關閉;生産規模達不到最低标準的,堅決關閉。目前,全市累計壓減礦權192個,關停取締礦山企業152家,減少礦區面積37.77平方公裡。
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建則建的原則,承德市結合當地實際,采取挂網噴播、岩壁打孔種植、造台覆土、采坑回填、景觀再造等方式,推動礦山環境治理與綠化。目前,累計投入資金6億元,集中綠化礦山181家,恢複損毀山體20平方公裡。同時,把承德縣原石安礦業礦山建成了旅遊景點,營子區原承鋼石灰石礦滅失地建成了礦山公園景區。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承德市依托礦業資本優勢,引導現有礦山企業向新能源、文化旅遊、礦泉水開發等綠色産業轉型,目前80家礦山企業已成功轉産。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作者:許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