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污染場地修複技術體系,根據修複原理可為:物理技術、化學技術、生物技術、自然衰減和其它技術等。
1、物理修複技術
根據污染物的物理性狀及其在環境中的行為,通過機械分離、揮發、電解和解吸等物理過程,消除、降低、穩定或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包括:挖掘-處置/處理、抽出-處理、電動分離、土壤氣相抽提、熱處理/玻璃化、空氣吹脫、空氣注入、循環井技術、填埋、土壤水洗等技術。
(1)電動分離技術在土壤上施加低強度直流電,通過電滲析、電遷移和電泳等作用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電離子或粒子發生遷移運動,從而去除污染物的技術。
(2)土壤氣相抽提通過專門的地下抽提系統,利用抽真空或注入空氣産生的壓力迫使非飽和區土壤中的氣體發生流動,從而将其中揮發和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脫除,達到清潔土壤的目的。
(3)滲透反應牆通過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經的方向建造由反應材料組成的反應牆,通過反應材料的吸附、沉澱、化學降解或生物降解等,降低污染物的濃度、數量、體積、毒性、和可移動性。
2、化學修複技術
利用化學處理技術,通過化學物質或制劑與污染物發生氧化、還原、吸附、沉澱、聚合、絡合等反應,使污染物從土壤或地下水中分離、降解、轉化、或穩定成低毒、無毒、無害等形式(形态),或形成沉澱除去。包括:溶劑萃取、多項萃取、土壤淋洗、化學氧化還原、超臨界水氧化、固化/穩定化、可滲透反應牆等技術。
(1)土壤淋洗将可促進土壤污染物溶解或遷移的化學溶劑注入受污染土壤中,從而将污染物從土壤中溶解、分離出來并進行處理的技術。
(2)化學氧化還原根據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類型和屬性選擇适當的氧化或還原劑,将制劑注入到土壤或地下水中,利用氧化或還原劑與污染物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将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無害物質或毒性低、穩定性強、移動性弱的惰性化合物,從而達到對土壤淨化的目的。
(3)固化/穩定化将污染土壤與能聚合成固體的材料(如水泥、瀝青、化學制劑等)相混合,通過形成晶格結構或化學鍵,将土壤或危險廢物捕獲或者固定在固定結構中,從而降低有害組分的移動性或浸出性。固化是将廢物中有害成分用惰性材料加以束縛的過程,通過采用具有高度結構完整性的整塊固體将污染物密封起來以降低其物理有效性。穩定化是将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進行化學該性或将其導入某種穩定的晶格結構中的過程,降低了污染物的化學有效性。
3、生物修複技術
廣義的生物修複,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為主體的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治理技術,包括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轉化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的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無害物質,也包括将污染物固定或穩定,以減少其向周邊環境的擴散。狹義的生物修複,是指通過酵母菌、真菌、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無害化的過程。包括生物曝氣、生物通風、生物抽除、生物反應器、自然衰減、土耕法、堆肥、生物堆、植物修複等技術。
根據植物可耐受或吸收某些特定化合物的特性,利用植物及其共生微生物提取、轉移、吸收、分解、轉化或固定場地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有機無機污染物,從而達到移除、削減或穩定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等目的。
總 結
場地修複是去污染、複質量、再開發、保安康的民生工程,需要科學、技術、工程和管理的支撐。發展綠色、可持續的場地修複産業,是我國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使我國這一新興戰略環保産業進入國際環境修複市場競争的需要。創新場地修複技術與裝備,促進土壤修複新興環保産業發展,是全面促進土壤環境保護,保障城市生态建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摘錄自北極星環境修複網